为促进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学科交流与融合,2018年10月12日至10月14日,我司地质学系与地球物理学系在恒山-五台山开展了联合野外地质考察与研讨。本次野外考察与研讨由张波、张贵宾和熊文涛等老师筹备组织,张进江、宁杰远和魏春景三位教授领队,共有来自两个系的33位教师参加。
本次联合野外考察为恒山和五台山地区,位于华北中部造山带核心部位,出露地壳不同层次的岩石和构造,尤其是完整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完美展示出华北板块大陆基底的地质结构与组成,是研究岩石圈早期演化及动力学过程、太古代-古元古代造山过程构造与变质的经典地区。考察路线涉及从太古代新生代的花岗质岩体,从高压麻粒岩相到低绿片岩相的变质岩;不同规模的超镁铁质岩、超基性岩体,以及五台-恒山间断陷盆地发育的新生代碱性玄武岩;考察队还对滹沱群进行了观测,其内丰富的叠层石化石和沉积构造,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古元古代地层。野外考察期间,地质系和地球物理系的老师们就早期地壳演化、古元古代造山及其构造-变质响应关系、中-新生代壳幔作用方式、以及早期生物演化等科学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促进了我司学科交叉与融合。
考察队在东台鸿门岩的合影
考察队进入恒山大石峪河谷对高压麻粒岩露头进行考察
魏春景和张进江教授讲解北恒山高压麻粒岩及其深部地壳流变构造
老师们就北恒山高压麻粒岩开展观测与讨论
李秋根、张进江和宋述光教授就恒山杂岩中的TTG混合岩流变方式与机理进行深入讨论
简单的午餐间陈衍景、雷军、秦善和张进江教授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讨论
宋述光教授、雷军副教授与青年教师们就变质-变形过程进行讨论与交流
陈衍景教授与雷军副教授、郝瑞霞教授进行热烈的讨论
地球物理系的青年教师们对北恒山高压麻粒岩和混合岩构造特征进行观测与讨论
宁杰远教授和关平教授就感兴趣的沉积问题进行讨论
何涛老师放飞无人机进行高空航拍
宁杰远 教授:我是一个在地质大门口呆了很久、很久的地球物理人。深知地质的美,但又一直触摸不到。所以,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多学一些地质学知识和思维方式。不仅如此,当我看到公司现在的地球物理员工学到的地质知识仍然非常有限的时候,内心非常着急,认为这肯定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考虑,今年7月份我找了魏春景老师,提出想推动地质地球物理联合实习的思路,想法得到了他的鼓励,而且大致选定了五台山。令我惊喜的是,这一想法进一步得到了张立飞和张进江二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在他们的积极推动下,张波等地质系老师做了精心策划和组织,邀请了地质系若干大牛教授助阵,为大家准备了一场学术大餐,大大超出了我贫穷的想象。在恒山、五台山的两天考察中,我学到了很多活生生的前沿地质科学知识,更亲身感受到了地质绚丽多彩的美,还体会到了为什么公司地学教授是长寿村公司第二长寿群体的奥秘。一个画面清清楚楚地展现在了我的面前,春天来了,公司地空院真正的融合开始了。春风化雨,万物生长。友谊的鲜花先行开放,知识爆炸将犹如夏日的万物生长。非常期待北京的金秋,那时将结出丰硕的科研和教育成果。公司地空即将辉煌!
关平 教授:这次五台山之行收获非常大,对恒山、五台山地区中元古代的地壳运动脉络有了崭新的认识。感谢各位长期关注和研究该地区的老师们,同时也感谢精心组织本次活动的老师们。还有两点建议:一、不同专业的老师共同进行野外考察,对相互交流和提高认识非常重要,也是我们拓展创新思维的契机,我本人这次听了@张进江 老师的介绍,对“磨拉石”建造的概念就有了新认知;听了@宁杰远 @盖 老师的介绍,对地震学也有了初步了解;二、见到院里这么多出类拔萃、生龙活虎的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本次活动,我对学院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陈衍景 教授:这次活动组织得超级棒,组织服务的老师考虑得细致周到;考察点地质研究深入,介绍详细准确,现象典型;讨论热烈,畅所欲言,气氛友好,问题深入。总之,十分享受,受益颇多,由衷感谢!
雷军 副教授:各位地质大家的精彩讲解、严谨认真的学术讨论、以及考察行程和食宿的精心安排,还有地质与地球物理同仁的共同参与都让此次短暂的五台山地质行给我留下美好、难忘的印象! 感谢! 感谢何涛老师通过无人机记录了考察中大多数精彩片段和少数窘迫的瞬间,为大家留下美好记忆! 技术精湛!
传秀云 教授:不巧身体不适,仍然坚持参加了全程考察,不但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同事们的友情。
黄宝琦 副教授:第一次参加五台野外线路考察,也是第一次参加院里如此综合的学科联合考察,2天浸入式的学习,收获甚多,了解了“白眼圈”,看到了23亿年大氧化前后实实在在的沉积记录,了解了“冰水砾石沉积”的最新解读。最喜欢听各位老师对同一地质现象的不同解释,华山论剑,幽默精彩!同时也感谢各位组织老师的辛苦付出!更加期待更多的联合考察路线。
何涛 副教授:无人机可以成为野外教学实习的一个好帮手,除了记录师生野外的活动点滴,在露头观察方面有很大作用,可以飞去人很难到达的露头近距离观察,可以拍摄全面的全景照片,等等。考虑到野外教学实习通常时间有限和路线条件可能较艰苦,便携式无人机携带方便,部署迅速,更受欢迎。
张海明 副教授:此次的地质考察对于地球物理专业的师生是个非常有益的学习机会。对于地质背景很弱的我来说,虽然很多具体的讲解听不太懂(比如涉及矿物组分的内容就一脸懵),但是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一些此前仅存在于专业术语中的东西,比如断层,还是相当新鲜的。我想野外的地质考察对于地球物理学工作者的巨大意义就在于增加了对于所研究的对象的感性认识,避免了纸上谈兵和闭门造车的倾向。如果有可能,以后希望多组织类似的野外考察活动。对辛苦组织此次活动的老师以及给我们讲解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盖增喜 副教授:感谢学院组织的五台-恒山野外地质考察,使我能够参加一次真正的地质考察。对于地球物理专业的我来说,短短的两天考察,不但学习了很多地质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了解也地质学的思维方式。了解了年代学和层序学等等对于研究地球演化过程的重要作用。希望学院以后能够定期组织类似的野外活动。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活动的组织者和讲解的各位老师。
刘平平 助理教授研究员:早就听闻五台山地区是华北板块大陆基底出露最好的经典地区,此次有幸在系里众多资深前辈的带领下对TTG岩类及其经历的变质作用、沉积地层及其序列、新生代玄武岩、构造剪切带和不同岩相的接触关系等方面对25亿年全球性的陆壳生长事件及之后剧烈的构造运动有了更生动的认识。同时,在张波和张贵宾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带领下我们吊绳索下陡坡过湍河,出了一回“真真儿”的野外。最后感谢两位老师的辛勤组织和策划,期待有更多的地质之旅。
岳 汉 助理教授研究员:感谢地质的各位老师,这次野外收获很大!!!
李姝宁 助理研究员:纪念工作以来的第一次野外考察。我怎么也没想到过,是以这样集体活动的形式,和地物、岩矿、古生物这么多不同方向的老师们一起造访五台。一面跋山涉水,一面听专家前辈们热烈的讨论。原来这就是身处一个团队之中的神奇效应:勇气是可以传递的,智慧也是可以被传染的。好享受这两天,意兴至今还不太收得回来。期待下次这样大型的考察,也好在中间被浸染更多知识、快乐和品格…
张丽娟 助理研究员:刚入职就有幸参加了地质和地球物理恒山-五台联合野外地质考察活动,从太古漫步到元古,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地质学的精彩。在魏春景、陈衍景、张进江、韩宝福、关平和吴朝东等各位老师和前辈的讲解和激烈讨论中使我对造山过程、沉积环境、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等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最深的是来自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老师就同一问题的激烈讨论才更容易碰撞出火花,激发出灵感,进而引发更为的深入思考。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一直继续下去,期待下一次不同学科的交流与碰撞。最后,感谢宁杰远、张进江 、张波 、张贵宾和郭艳军等几位老师严谨周密的组织和细致周到的服务。
老师们在考察现场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