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2018年4月13日至15日,为增进同学们对专业的了解,锻炼同学们的野外实践能力,公司党委副书记于超美老师、史前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孙元林教授、沈冰研究员和院员工工作办公室张岩老师、张鑫焱老师带领部分17级本科生赴河北承德开展“走进中生代,探秘飞翔起源”地质参观活动。

4月14日早,考察队前往第一站承德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夹墙沟景区)。丹霞地貌是受流水侵蚀作用、重力作用等影响而发育的有陡崖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地貌。本次考察的承德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华北地区最显著的丹霞地貌区,由于其风蚀成因而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夹墙沟“第一墙”远景

在行进途中,老师们就地取材,将课堂上的知识应用于面前活生生的例子。当同学们发现单单通过课本所学的岩石矿物特征难以判断一个陡崖剖面是流水沉积还是冰川沉积形成的时候,沈冰老师提醒同学们需要结合地质年代背景来思考。在此地丹霞地貌地层形成的中生代侏罗纪,研究结果普遍表明全球平均表面温度较高。当时温暖的气候环境否定了非山岳地带冰川存在的可能,因而承德的丹霞地貌也不应该是冰川沉积。这样的解释让同学们豁然开朗,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应该如何综合运用所学,考虑和剖析丰富多彩的地质现象。

景区的自然风貌随着老师同学们的攀登而缓缓展开。这个年轻的景区虽然山路崎岖,但却很好地保存了其原始的面貌。在零距离接触大自然的同时,老师同学们都发挥了地质专业的特色,对一路上遇到的地质现象进行了解释和讨论。孙元林老师从洪积作用和流水沉积的交替出发,启发同学们观察不同沉积岩层中碎屑物粒度的明显差异。对同学们观察到的诸多细微地质现象,老师们也都一一做了详细的解读。

孙元林老师指导同学们观察野外岩石

顶着吹袭的大风,大家热情洋溢地向山顶进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家纷纷登上主峰合影留念。下山途中的一处天然洞穴也激起同学们的探索兴趣。大家在轻快的脚步中回到入口,上午的旅途来到了尾声。

下午,大家赴承德避暑山庄参观游览。始建于1703年的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在清朝曾一度成为国家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在参观以朴素淡雅著称的避暑山庄时,大家还时常用地质眼光来欣赏建筑与风景。比如地面上所铺的地砖是由竹叶状灰岩制成的,路边摆放的观赏石是华北地区较多的硅质条带白云岩,六和塔外地面坑洞出露了河漫滩的二元沉积结构,六和塔前的石碑则经受了明显的风化作用。

一行人在避暑山庄合影留念

当天的最后一站,考察队前往热河地质博物馆参观。该馆设有地球动力厅、古生物展厅、地质环境展厅、矿产资源展厅、宝石展厅和土地制度与土地资源展厅等,全方位地介绍了地球科学的简单知识。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大家对承德的地质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博物馆展品丰富多样,精美别致,尤其是古生物展厅展出的热河生物群动植物化石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承德地质参观活动的最后一天,考察队一行人来到了平泉市杨树林东王杖子村的化石采集点。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体验了一回发掘化石的独特经历,许多人都找到了热河生物群的标志物种三尾拟蜉蝣以及各类藻类的化石。在亲身寻找化石的过程中,同学们逐步体会到古生物学研究者是怎样开展野外工作的。在热火朝天的化石发掘工作之余,同学们还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化石本身和其所在岩层的特点细心思考,大胆提问。通过老师们的讲解,热河生物群和承德的地质情况在同学们的心中织就了一幅全景图。

热火朝天的化石发掘工作

精致的古生物化石

当天下午,一行人参观了平泉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暨平泉(契丹)博物馆,了解了中国的菌文化和平泉的契丹文化。随后,考察队全体成员乘车返京,结束了为期三天的野外考察。

在考察期间,同学们不仅将课本中已有的知识应用到了实际中,还收获了新知,体验了承德的风土人情。通过野外考察实践,同学们对地质工作者的野外考察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更激发了同学们对地质学的学习热情。

本次承德地质参观活动在十大正规的赌网史前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和院团委、员工工作办公室的组织筹备下取得了圆满成功。活动实现了地质专业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的有机融合,为同学们深入专业学习夯实了基础。

上一篇:十大正规的赌网联合举办自然资源部第49个世界地球日主题示范活动

下一篇:十大正规的赌网(中国)有限公司“Poster Party”学术成果展暨第二届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成功举办